名作家朱自清想念其父而有「背影」一文,而現在令我難忘的是牽著阿嬤回家時的側影.....

  印象中,阿嬤總是穿著連身套裝,頂著一頭泛白的灰髮,像個溫文高雅的貴婦,然而在那慈祥笑容背後,是眾人推崇的偉大母愛。在那個貧困年代,阿嬤除了要撫養伯父姑姑和爸爸等六位子女,同時更身兼助產士一職,即使外頭颳大風下暴雨依然不辭辛勞出門為產婦接生,受其雙手來世的寶寶多達六千名,後來因緣際會下還得知其中一位是我學畫的老師,如此可見其恩澤廣遍,是大家的媽媽。

    從我有記憶以來,阿嬤一直就是我們景仰的偶像。不但擁有現今為台大醫學院護理系的高學歷,阿公和阿嬤兩人更以七十多歲高齡,抱著活到老學到老的求知精神學畫畫,而且兩人愈畫愈好,張張佳作,之後屢傳得獎的好消息,一家人多次上台獻花共享榮耀,之後阿公和阿嬤更舉辦金婚紀念美展,在鄉里間蔚為佳話,親戚間人人爭相要在家中掛上阿公和阿嬤的名畫,好向朋友們誇耀。可惜的是阿公於十年前過世後,阿嬤頓時少了一個重心,轉而將思念之情寄於文筆揮毫,將其一生寫照用撰寫成「金花馨情」回憶錄,留給我們後代子孫珍藏。

    或許在我內心深處一直對阿嬤保有這股敬佩感,加上平日忙於課業,所以和阿嬤相處的機會也不多,自然和阿嬤沒有特別親近,但我知道阿嬤對我們這些孫子絕對是疼愛有加。記得阿公過世後,有段日子阿嬤都會來家裡吃晚餐,飯後還會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民視的鄉土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當連續劇演完,媽媽會叫我陪阿嬤回去,雖然這段路只有短短不到百步之距離,卻是子孫兩人短暫談心的三分鐘,阿嬤總在這時候叮囑我和弟弟要聽爸媽的話、要用功讀書,另外阿嬤常好強的對我說:「不用『扶』,她可以自己走」然而她「牽」著我的手卻從沒鬆開過,在那一刻我知道,阿嬤和我,兩人「心」是連在一起的,最近每當想到這一幕總讓我感到難過,因為我再也沒機會「牽」著阿嬤回家了。

    去年底阿嬤的病情逐漸加重,爸媽為了不讓我和弟弟擔心,所以假日時我們才會去醫院陪阿嬤聊聊天,當時阿嬤還一直讚歎「弟弟怎麼忽然長這麼高啦!」然而今年四月某個下午我剛好沒課,到伯父家看阿嬤時,她一看到我出現,忽然眼眶紅潤放聲大哭,加上阿嬤的腦神經中樞受到傷害,講話不清不楚,這時我才驚覺阿嬤所剩日子真的不多了十年前阿公往生時我才國小畢業不懂事,十年後阿嬤過世,我卻即將大學畢業,對於生命的逝去,格外悲傷有感觸。

    媽媽曾轉述,阿嬤常說:「以前一家出去玩時,我就坐在阿公和阿嬤中間,整趟旅程都是我譏哩瓜拉在講話,怎麼長大後就不愛講了?」現在我有好多話想講,但阿嬤卻聽不到了僅以本文紀念我們最愛的阿嬤,相信她在天上會收到大家對她的思念,繼續陪著我們度過每一天。也許短時間內大家心中的不捨難以平復,就像我還盼望著能再次和阿嬤「牽」手回家。

    時間最終會撫平心中的傷口,我們只要和平常一樣,看著照片,出門前說聲:「阿公、阿嬤 我要出門囉!」;回到家說聲:「阿公、阿嬤 我回來囉!」我知道阿嬤將會和阿公一樣永遠活在你我心裡,我們要相視而笑快樂活下去。


寫於   一早就做夢阿嬤催稿要我趕快寫這篇,還好睡前有完成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aori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